备受社会关注的西夏陵3号陵西碑亭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在完成了野外发掘和室内清理工作之后,一些历史秘密被初步揭开。
西夏陵3号陵西碑亭遗址的发掘工作是在1998年8至10月间进行的。这次发掘共揭露面积900平方米,清理出台基、踏步、建筑基址、碑座坑、柱洞等多处重要遗迹,出土砖瓦等大量建筑材料,清理出残碑4755块,基中存字的有702块,还有3尊石雕人像碑座。此外,还出土瓷器、铁器、铜器和十余枚唐宋钱币。
西碑亭原为方形土丘,高约3米,堆积物多为建筑垃圾。其台基直接筑于砂砾石地表之上,用纯黄土夯筑。在台基南侧建有呈扇形的包砖踏道,供人登亭。碑亭遗址虽然损毁严重,但其由大小两个同心圆组成的建筑基址轮廓依然清晰可辨。剥开上面的浮土和建筑垃圾之后,碑亭原来铺设的青砖重见天日,也将基址天然地分成了三部分:基址的中心铺地砖组合成圆形图案,这些方砖经磨合对缝,十分整齐;围绕它的外圈是砖砌环形基址,这部分铺砌的砖则是长梯形、扁梯形、条形,为平行线式斜砌;最外面铺地砖则铺成内边圆形、外边圆角方形。考古发现,其上面建筑物被毁后所形成的堆积为一次性的,未受过扰动。专业人员从基堆积物的第三层中发现了白釉撇口碗、褐釉小口双耳罐和剔刻花双耳大罐,而这些器物均属西夏晚期产品,这说明碑亭被毁时间当在西夏晚期以后。对碑亭建筑的形制和结构的研究,由于考古发现所限,现在还难以做出最后定论。
更令人称奇的是三尊石雕人像碑座。它们都是用青灰色砂岩雕刻而成,两尊完好,一尊略残,长、宽、高相差不过几厘米。所雕人像面形浑圆、五官扁平、圆眼大睁、柳眉上竖、鼻宽梁长、嘴大唇厚,獠牙外露,袒胸露腹、乳垂过腹,双膝跪地、双臂拄膝。人体夸张变形,不成比例。如此形象极为罕见,它们究竟具有什么象征意义,目前尚不得而知。
这次出土的残碑颇为引人注目,共计有4755块之多,可惜多数是无字的石块,刻字和刻有花纹的有711块,其中有字的有702块。这些残碑所刻文字全是西夏文。碑文阴刻、楷书、竖读,多有鎏金残迹,碑文字体筋骨犀利,颇有汉字柳体之风。专业人员初步分析,三号陵陵主可能是西夏中期以前的皇帝,但究竟是哪一位,现在还难下定论。不过有一点仍很重要:过去,考古界有一种倾向性意见:三号陵很可能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陵寝。而这次发掘清理虽未找到最终认定的证据,但也未发现三号陵不是李元昊之陵的证据。
还有一个现象也很耐人寻味:西碑亭遗址出土的钱币虽只有17枚,却有13个品种,其中有开元通宝、祥符通宝、天圣元宝、皇宋通宝、嘉佑通宝、熙宁元宝、元丰通宝、绍圣元宝、圣元宝、崇宁重宝。都是唐宋钱币,却独独未见西夏钱币。这种现象值得注意。这再次说明,西夏时期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宋币。